我们做开发的经常遇到一个问题:设计出来机制不是需求方想要的,按照他的思路去修改功能,结果做出来发现有损失了,就是解决他要的问题,其他附带问题就来了,那个不是他想要的。
其实我借鉴《顾客想得与说的不一样》中的。我理解到,技术需求与顾客需求分析也是一样的道理,所以我借鉴过来。
总结为:我们不要陷入需求方的思维去,不要陷入需求方口头上说的去。而要问对方要解决什么问题(因为我解决他那个问题的技术方案很多种)
可以看《顾客想得与说的不一样》里面提到一个例子:你问用户想要什么样的把手,顾客答:我想要把手粗的!结果工厂造把手加粗的。结果还是没人买。实际上,深入问对方:想解决什么问题?顾客答:我只是想避免把手拿到手里,滑落掉,所以我觉得粗点的能够避免滑落!所以核心出来了:是要避免从手里被滑落要避免把手从手里被滑落掉!解决办法有很多种啊。可以不加粗把手,不把手上面做一些增加摩擦的。外行肯定以为那样子好。实际上就损失了,比如你把手加粗了后,会出现其他问题了。产品因增加此部分而带来的新的问题,可能不是用户能够去接受的。产品白做了。
这其实就是所谓做产品市场定位的时候,经常听顾客说我想要什么,我期待产品是什么样子的,然后你按照他的思路去做了后,推向市场,反响很差,那批原来调查的顾客不见得购买你的。就是太相信顾客口头说的,这也是就是像书的标题说的那样子:顾客心里想的其实与口里说的不一定一致。不要陷入他们的思维去了。
你只关注的是:用户要解决什么问题。然后公司开发的产品要解决这个问题即可。
这种分析顾客需求(把功能需求方当程序员的顾客)的方法,我后来用过几次。
比如,需求方只是想实现手机号码就可以登录。只要解决这个问题而已,我们如果具体去问对方:是不是把手机号作为用户名呢?因为对方是不懂技术实现的人员,他答:是的,这样子我就可以实现手机登录了。手机号就是用户名。
结果技术人员陷入他的思维了,用户表中,以手机号作为用户名,要知道,人的手机号是会换的,如果顺应对方的思维,以手机号作为用户名,一旦用户的手机号换了,就麻烦了(手机号可能涉及到接收手机验证码),他就需要重新注册一个新手机号的用户吗?
或者即便技术人员提前告诉需求方:如果你用户名作为手机号会出现这种问题。对方也会觉得,ok。没问题。其实因为他不是技术人员,所以不知道技术实现细节,他只会想着满足当前需求就ok。至于到时候要使用邮箱登录等等,这种是你们技术人员去考虑的。
其实,如果我们具体问对方要解决什么问题,他会回答:我想解决手机号可以登录问题!
这样子技术实现方案其实很多种。我可以用户名仍然是"mynamkk"这种字符形式,一旦注册就是唯一性,跟用户的手机号和邮箱等都只是绑定关系。这样不去管用户修改邮箱和手机号了。比如支付宝可以绑定邮箱,打款的时候直接填写对方邮箱,就是对应到支付宝去了。